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20的文章

【文章分享】從阿中部長談溝通技巧

原文: 看時中,學溝通:快速降低衝突的HARD溝通法   陳時中部長擔任疫情中心指揮官頗受好評,除了醫學方面的專業能力外,溝通技巧和同理心等等軟實力可能也無形間為他加了很多分。正因他身上有重責,每次的發言會影響的人數和層面很廣,這時如何應對媒體就顯得很重要。而針對各式記者的提問,少見他失言或和媒體槓上,這次分享的文章就從中舉例說明,介紹阿中部長遇到衝突時所應用的溝通技巧,或許可以讓大家遇到類似情境時有一些啟發。   這篇文章用來說明的情境,是4月21日的記者會上,記者說指揮中心無法全程掌控敦睦艦隊的事,政府間溝通沒做好,外界質疑指揮中心層級不夠高。與其說是提問,不如說是質疑,這時候部長沒有直接正面回應,而是採取類似醫病溝通的HARD溝通法。 H:High emotions, High stakes, Hurried, Harried, Hassled,也就是各種高張力情境 在這個例子裡,就是記者的尖銳質疑。這時,人通常會產生一些不舒服的生理反應,如胸悶、心跳加速等等,要能辨識這些警訊,才不會遭到「杏仁核綁架」,無法理性思考。 A:Acknowledge,承認情緒和對話困難 部長的答法是先說「講起來好像大家都不希望我當這個指揮官,聽起來讓人覺得有點……傷心啦。」揭露自己的情緒。 R:Rule,明定規則和底線 這邊部長跳過了這一步 D:De-escalate,找出方法逆轉衝突 部長說「其實各部會都溝通得很好 , 當然每個單位之間都有自己的文化,需要有磨合,這些東西都不是一個命令就可以改變的。我可以很有自信的說,目前各部會的溝通都很好。如果沒有,我們今天沒辦法走到這裡。」藉此讓大眾能了解困境和目前政府所做的努力。而若是一般人在其他狀況下,可以試著重新審視雙方觀點,達到妥協方案。         原文最後則提到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理心,透過同理對方處境,使用這種溝通技巧可以降低潛在的衝突機會。我想不管應用在什麼領域,只要需要人際互動,這樣的溝通技巧都是受用的吧。

【文章分享】關於粉紅色

原文: 粉紅色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男生的「禁忌」?       前幾天因為傳出有男童不想戴 粉紅色口罩 的消息,因此疫情中心記者會上一群官員以身作則戴上了粉紅口罩,希望減少性別刻板印象,而這也引發了大眾的討論,還有各種換上粉紅頭貼、 logo 的風潮。討論刻板印象、性別結構問題的文章族繁不及備載,針對這個議題應該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性別敏銳度,在這邊先不多談。要分享的是一篇比較以歷史角度切入的文章,裡面提到粉紅色並不是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「屬於女生」的顏色,甚至相反的,曾經有廣告主打的是女生用藍色,男生用粉紅色。可能有些人跟我一樣是第一次知道這件事,演變過程也挺有趣的,那就來一起看看到底怎麼回事吧!        這篇文章從 18 世紀的西方世界講起,說明以前並沒有明確的性別和服裝顏色連結,但從 19 世紀末開始,製造商想出了一套行銷手法,用區隔化的手法給定某種性別或外觀特定的顏色,藉此賺更多錢。當時有人認為「紅色是比較堅決、強烈的色彩;至於藍色比較雅緻、秀麗」,和現代社會認為的完全不同。不過也不能直接把一切原因都推給商人的陰謀,社會的演進不會是單一因素造成的,唯一能確定的是現在的物品的確比起百年前有更明顯的性別區分,而這些東西極有可能影響自己和他人如何對待自己。        總結來說,這篇文簡介了商品性別化的歷史脈絡,也讓人反思社會價值觀的行成,以及人到底是如何將原本中性的東西賦予意義。最後,希望未來大家能更加隨心所欲的用各種東西、穿各式服裝,而不會遭受歧視的眼光,性平教育不該只是口號而已。

自我介紹

我謝佳穎啦